中国智慧城市年支出达266亿美元,潜力巨大
发布时间:2020/03/17

近日,“新基建”横空出世,多个地方密集推出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这一次,新基建和民生基建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突出。

部分省份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所谓传统基建,指的是以铁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网为代表的传统基建,这是以钢铁、水泥为主体的投资建设。

新基建,指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投资,着眼的是未来的产业布局,为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时代的基础设施。有行业人士指出,“新基建”最受益的项目崛起就是智慧城市建设。

全球智慧城市技术支出1240亿美元

近期,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预测,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支出规模将达到124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8.9%,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总额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IDC客户洞察与分析小组项目经理SerenaDaRold表示:“《全球智能城市支出指南》提供了20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技术支出数据,指南显示每年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不到80个。

与此同时,大约70%的技术支出存在那些智慧城市技术支出消费为100万美元或更少费用的城市里。

这对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能够利用从大型项目中获得的经验,为中小型城市提供价格合理的智能计划。”

五大领域投资超总支出50%

在2019年,有关弹性的能源及基础设施案例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主要是由智能电网驱动。

此外,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分别占总支出的18%和14%。

从投资领域来看,最大的支出案例——智能电网来看,尽管随着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其他案例逐渐成为主流,智能电网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降低,但智能电网仍然吸引了最大的投资份额。

固定的视频监控、先进的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管理以及连网后台办公系统,再加上智能电网,这五大领域的投资支出占据总支出的一半以上。在未来的五年中,支出增长最快的领域将是车联网、数字孪生和军事可穿戴设备。

智慧城市产品升级

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表示:“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向好的趋势。”

同时,他也提出:“这次的疫情也暴露出了社会治理、公共能力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短板和弱项,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投资增长的潜力所在。”

因此,2020年的疫情,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重大考验,而最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标准,就是针对用户需求的产品定位。

当下,面对国情的需要,随着大数据、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众多深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科技企业均在抢占产品升级的优先权。

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落地

而随着云计算技术、IoT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的进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迈入了新台阶。智慧城市建设范围较大,涵盖的领域众多,涉及了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

从建设内容上来看,当前智慧城市常见的建设模式是按行业条块进行切分,对城市运行的关键条块进行端到端的智慧化建设,全面提升该条块的治理能力,落地形式多见为诸如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城管等建设项目。

以智慧公安为例,目前在全国大规模铺开建设的雪亮工程是公共安全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雪亮工程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根据《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涵盖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在全国范围,中央每年选择50个左右的地区进行重点支持。

从2016至2020年,中央将为250个“雪亮工程”示范城市拨款逾100亿元,计划带动地方政府近1000亿元的投资建设。

市场广阔的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在城市应急管理领域,这次疫情中暴露的缺陷也将得到填补。

以政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导力量的作用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完善、大数据联动、城市数字化管理、物联网建设等方面步步落地的情况下,强大的资本支出力量,或将驱动中国科技企业智慧解决方案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新一代多元化经济产值的输出。

编辑:admin